内蒙古探索出治沙致富新模式

发布时间:2007-12-13

字体:

返回
内蒙古探索出治沙致富新模式

http://news.sina.com.cn/c/p/2007-12-13/233014516211.shtml

内蒙古探索出治沙致富新模式(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23:30 央视《新闻会客厅》

香港最精准十码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香港最精准十码

“沙漠 生态 新能源”论坛会议现场。

香港最精准十码

  节目现场:主持人李晓萌、广东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小文、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永亮、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总裁王文彪。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在我们国家整个的国土面积当中有五分之一是属于沙化的土地,而在内蒙古境内的沙化土地面积又占到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着那里的经济发展,不过近几年那里找到了一个新模式,不仅防风固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就在治理的过程当中,当地的老百姓也已经受益了,是怎么样的模式,我们先从三个月前召开的论坛说起,来看一下。

  2007年8月,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一次规模盛大的沙漠论坛在此举行。

  据了解,此次论坛以“沙漠 生态 新能源”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巴基斯坦、赞比亚等13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与及世界各国的治沙专家,他们对国际国内防沙治沙的最近研究成果和做法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会上,几位民营企业家的治沙故事与及200多名企业家参会的阵容,却成为了此次论坛中媒体广泛的焦点,这也表明了此次论坛期望能够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呼吁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共同推进沙漠化的治理进程。

  民营企业家如何会投入到生态治理的事业中去,甚至还充当了领军人物?他们的行为对推动沙漠治理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作为此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又担负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会怎样带动更多的企业家走进沙漠,走进生态治理的新事业中来吗?

  李小萌:今天我们请到的就是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同时也是担任了13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胡德平先生,欢迎胡部长,我们欢迎他。胡部长,刚才一口气我介绍您三个身份,这三个身份有什么共性吗?

  胡德平:这三个单位其中有一个结合点,就是都是做着我们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中央统战部是作为党的部门来联系新的社会阶层,工商联是作为我们国家的人民团体,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与此同时,这个新的社会阶层成立的第一个社团组织就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这是一群先富起来,企业先发展起来有了相当的规模以后,他们的会员都是以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人来组成的这么一个社团组织,所以这三个单位和我们新的社会阶层是紧密相连的,是为他们服务的,是为他们做工作的党的机构、一个人民团体和一个社团组织。

  李小萌:您讲得很清楚,接下来我想问胡部长的是这三个身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做起事儿来有什么便利之处?

  胡德平:我觉得可以把官方的身份和民间组织的身份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对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服务性的,是引导性的,是互相交朋友的,而不是那种上下级的,不是那种机关对机关的。

  李小萌:那刚才提到的库布其沙漠论坛来说,像您说的这种交流式的、引导式的、服务式的这种介入方式,您怎么参与其中呢?

  胡德平:我们在这儿做的工作就是我们的会员去治理沙漠,能不能成功,我们也关心着,当他们有了成绩之后,能不能够把大家的成果,民营企业家的工作作为一个论坛,而且作为一个国际论坛,把他们的成绩,开辟新的治沙产业、绿化产业,向世界,向全国做介绍,让更多的人参加绿化,这个治沙既改变了环境、生态,又可以使企业营利、发展,义和利结合在一起,我们想起这么一个作用。

  李小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究竟是怎么样投入到环境治理当中去的,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这是库布其沙漠十年前的模样,沙尘滚滚,甚至在当地流传这样一种谚语“门外黑风家点灯,十步之内看不清”。再来看这是拍到的库布其沙漠最近的景象,湖水清澈、绿林丛丛,已经完全改变了昔日的模样。因为生态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是谁在改变这些呢?

  王文彪,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的总裁,早在十年前他就开始自己投资治理沙漠,大家看到的这片2000平方公里的甘草林是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花十年时间栽培起来的。通过种植甘草然后转化成甘草药业,不仅使企业获得利润,也通过绿化挡住了沙漠的肆虐,而且还保护了库布其沙漠腹地唯一的一条公路——穿沙公路,这个由他所在的企业投资修建起来的公路,不仅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方便,也在公路的养护等方面,给当地的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间接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问题。

  大家看到的这片移民新村是内蒙古另外一家公司东达蒙古王集团独立投资,在2005年修建起来的,成为内蒙古第一个生态移民村,占地12平方公里,最终能解决方圆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四万多农牧民的生存问题。这片美丽的沙柳林,不仅将2400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林,通过产业拉动还能辐射到毛乌素沙漠周边将近一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帮助其恢复生态。同时沙柳作为造纸的最好材料,其带动的造纸产业也帮助当地一部分农牧民解决了就业问题,然而作为集团总裁的赵永亮却说,他做的这些仅仅只是因为20年前的一个小小愿望。

  李小萌:演播室回来,我们请到的是内蒙古亿利集团总裁王文彪和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永亮,欢迎两位。首先请两位用一句话告诉我们,进入沙漠十几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文彪:要说收获我觉得就是说能够让环境绿了,农民富了,企业也发展了。

  李小萌:赵总呢?

  赵永亮:我们觉得应尽的责任,也体现了价值。

  李小萌:都很简练,也很明确。刚才短片里说了赵总做这一切就是因为要圆一个小小的愿望,一个小小的梦想,是什么?

  赵永亮:对,1989年的年初,我奶奶去世,想给奶奶把丧事办得风光一点,当地要请一些红火班子,结果到处请不到,没办法我自拉一套音响,自己放放哀乐,结果是全村没电,一个村凑一万块钱都凑不起来,我当时跪在灵堂前就觉得有一种责任,当时自己给自己就下了一个定义,你赵永亮能把当地老百姓的电上了,你可能是个英雄,如果连电都上不去那你就是一个狗熊,当时确实跪在那儿真是一种责任。

  李小萌:后来您家这个电通上没有?

  赵永亮:通上了,我挣的第一笔钱,给我三万块钱奖金,我拿回来第一笔挣的钱做的公益,把家乡的电拉上,当时我们的老盟长胡治安又拨了五万,八万块钱凑了一点。

  李小萌:王总,以前在内蒙,在沙漠里面,有人种甘草吗?

  王文彪:是有过的,但是规模很小。

  李小萌:您怎么看到了种植甘草治理环境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并重呢?

  王文彪:甘草的特点有三点,第一,就是耐旱、免耕、无灌溉,也就是适宜于种在沙漠中种植。第二它是百药之王,我们中药里边有十方九草之称就是甘草。介于这两点,我们利用没有开垦过的这种荒漠化土地的绿色和无污染的优势,来实施大规模的甘草种植,来搞加工,来搞制药。这样,企业从效益的角度上讲,有所发展,同时带动了更多的农民种甘草,让他们得到劳务收入的同时,能够得到产业的收益。

  李小萌:如果说甘草在库布其沙漠并不多见,王总算是另辟蹊径的话,对于赵总来说,其实他选择的沙柳在当地算是当家的植物,当地农牧民也都了解沙柳抗旱、抗风沙的功能性很强,但是之前为什么并没有大面积种植?

  赵永亮:过去也种,但是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去拉,不用它,大面积沙柳就枯死了,不平茬就是要割掉,像韭菜一样,通过我们龙头企业去拉动,这叫拉通联动,经济杠杆反弹琵琶,用经济杠杆去撬动它,这就把过去你让他种变成他要种,我们的荒漠都包完了。通过我们这些年我们成功地和国家造纸业技术试验成用沙柳做高级包装纸成功了,我们十万吨已经投产了,而且市场打了好几年了,已经十年了,在十年当中,我们和老百姓直接对接,和我们自己的一块加起来就是三百万亩,350万亩,但辐射了毛乌素沙地周边旗县1200多万亩,总加起来是一万平方公里,绿化面积就达到了一万平方公里,由于我们这个地方降雨量就三百毫米,但是种杨树,大量的杨树还是劳民伤财,长不起来,因为降雨量太低,但你把沙柳拿到了东部,超过了四百毫米,纤维就不够了,纤维含量少,木质素大,只能做饲料,以饲料为主就好,所以我觉得治理沙漠要科学地治理沙漠,科学地向沙漠要效益,我觉得这是真正老百姓捧着金饭碗在讨吃。所以我们给它总结了叫50年代是风吹草地见牛羊,60年代是滥垦滥采滥开荒,70年代是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是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是人进沙退变模样,2000年开始我们在产业链上做文章。

  李小萌:把沙害变成沙产业,把害变成利。

  王文彪:变沙害为沙利,变劣势为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就是这个概念。

  李小萌:胡部长,刚才两位企业家都说把害变成利,把劣势变成优势,这是不是依靠他们企业家这种独到的经营目光才能够做出来这些事情呢?还依靠什么呢?

  胡德平:我觉得这个环境应该让像更多的这种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人得到尊重。

  李小萌:仅有一个商业头脑不够。

  胡德平:我觉得鄂尔多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相当支持,政策完全开放,只要是很多行业都开放让他们做,高速公路他们修得也最早,民间办的铁路你们也办过,还有一个飞机场,虽然搞了,但是最后也没有正式运营,但是也允许,这么一个开放的政策,我觉得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我听过库布其的故事,库布其沙漠一万九千平方公里,住着几千户牧民吧。

  王文彪:几万户,三万多户。

  胡德平:三万多户,很多牧民都是在夏季的时候用骆驼把自己一年所用的茶、盐、生活物品、蔬菜就一次运到沙漠的腹地,然后夏天过完到了秋天,虽然北京这儿是秋高气爽,但是那儿已经秋风瑟瑟了,冬天一下雪就出不去了,一直到明年春天过了,夏天又开始了,蔬菜吃完了,粮食用完了,茶喝完了,再去沙漠,再把东西运进来,结果他们现在去,他现在移民是五百多户。

  赵永亮:将来最终是四万人,一万多户,今年五百户了。

  胡德平:他这儿移民是一百四十多户,一户说四个人吧,这些人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他们对他们企业的支持,修路、护路、种草、种树、帮助来护理,他们把这些人认为是战略合作者,我觉得这种企业家的态度,没有把他们作为是个雇工,是个单纯的工人,当然,也领工资,但是个战略合作者,共同改造沙漠,共同绿化。

  赵永亮:双赢。

  李小萌:您等于是把从上到下逐个环节都给我们梳理了一遍,缺一不可。

  胡德平:但是他们在组织各种生产要素中,我觉得他们起的作用是很难有人来代替的,这也是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最宝贵的一种资源,对他们的劳动应该尊重。

  王文彪:光彩事业促进会积极参与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有四点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第一就是建立一个从索取自然到顺应自然的转变,比如说我们从几十万亩的大漠中搬出沙区的老百姓,建设他们的小镇子,让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使得这片荒漠实现自然修复。第二就是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一个重大转变。第三从投资的角度上讲,由政府的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还有一条,就是从贫瘠荒凉到绿色银行的转变,像这些企业,包括我们都是在这么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发展。

  李小萌:赵总刚才说,当地老百姓意识到沙柳的价值之后,从要他种变成他要种了,但其实王总也有这么一个过程,他参与这个治理沙漠是从不得不做、被迫做而变成主动做,这个过程是怎么回事?

  王文彪:1997年我们有一个化工企业就在沙漠里边,它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每年有几十万吨产品,但是由于库布其沙漠横亘在这里,所以产品的运输就成为问题,要想发展就得修通这条公路,缩短运距,降低成本,所以在这个时候的选择是很痛苦的,如果说修,这是具有很大的风险,投资也很大,如果不修,这个企业必死无疑,所以最后我们还是放手一搏,选择了修。当时我们这个企业筹资了七千多万,打通这条横穿库布其沙漠这个死亡之海的第一条公路。

  李小萌:但是作为企业行为来讲,投入也要看产出的,你修穿沙公路投入的七千万多长时间收回来了?

  王文彪:这条路通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通百通,首先它缩短了运距,过去是330公里到火车站,修通了以后60公里,50万吨产品一年就是1500万块钱的运费,就减掉了。第二它可以可持续发展,可以壮大它的发展规模,更重要的就是解决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还有一点重要的收获,就是说我们打开这个库布其沙漠,我们发现这个沙漠是可以治理的,特别是可以利用的,这就引申到种植甘草。

  李小萌:其实对于赵总和王总来说,他们做的一切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理所当然,为什么呢?因为内蒙是他们的家乡,为家乡做贡献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同时在内蒙也有来自祖国很多其它地方的企业家投入到沙漠治理当中来,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这是内蒙古著名的旅游景点,阿拉善沙漠腹地以月亮湖为主的生态旅游区,然而它的开发商却是北京的一家公司。在内蒙古的沙漠治理大军里,除了本地的企业家,处处也能见到外地企业家的身影。

  方小文,一位广东的企业家,从事对孔雀、驼鸟等珍稀禽类的驯养工作,然而,10年前,她也投资一千多万,在内蒙古恩格贝沙漠地区种植了300平方公里的绿林,并在恩格贝建立了一个养殖鸸鹋和鸵鸟的生态基地,是什么吸引她走进这片荒漠?她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商机呢?

  李小萌:演播室回来我们又请到一位来宾,介绍一下,广东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小文,欢迎她。方总是从遥远的广东到内蒙去参与这个治理生态环境的,当时怎么想的?当时的公司董事会赞成您这个想法吗?

  方小文:这个其实可以讲一个故事,时间已经是12年前了,那个时候有一天有一位内蒙包头来的王明海先生,他手上拿着《羊城晚报》来到公司找我,他说他要见方小文,他说我非常希望你能到我们恩格贝去看一看,看我们能不能合作,那个时候的恩格贝真是非常非常荒凉,我记得我从包头过去开车三个多小时,我们走的像沙浪,我叫它是沙浪,这个车在沙漠上一浪一浪地这样走,我说这个地方我怎么会来,当时我第一时间就这样想,但是我一到了恩格贝这个地方,我很震撼,震撼的是我们的环境居然这么恶劣,震撼的是在那里有一位非常非常著名的国际著名的一位日本人,远山正瑛先生,他来到恩格贝的时候他已经是85岁高龄了,他在那里奉献了他14年的时间与生命,最后他是98岁离开的,在那里我刚好碰见他,其实要说起来那个时候我是很惭愧的,我到那里我不敢出门,我在房间里躲了两天,我用四个词来形容这个沙漠,出门是沙,开口是沙,喝水是沙,满身是沙。

  李小萌:是,对您来讲这么可怕的沙漠怎么没把您吓跑,同时仅有感动,仅有热情肯定不行,因为企业的决策是要靠理性的。

  方小文:对。我觉得是理性的,王明海先生种了这么多草,怎么消化呢?我就想,因为我是从事特种动物养殖的,我就投入了七百万,就在恩格贝建起了很大的一个养殖厂,就把他种的沙打旺、沙柳,还有苜蓿草这些作为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用这个动物来消耗,然后产出动物的产品就可以销售,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的行为。

  李小萌:对当地环境的改善呢?

  方小文:当地环境改善非常突出,因为我去的时候,那里只有几户牧民,现在有两百多户回来,他们参与了旅游的工作,参与管理、餐饮,还有做很多旅游的一些管理工作,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在里面。

  李小萌:胡部长,刚才您也说到了光彩精神,32个字里边有四个字是义利兼顾,当然了见利忘义是不行了,但是作为公益事业来讲,能不能要求参与者是见义而忘利呢?

  胡德平:我觉得作为慈善者来说,我可以说只顾义,只顾道义,也不讲回报,我觉得这个可以,但是要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如果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如果慈善完全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我说别干了,慈善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呢?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钱变钱就可以来的,慈善的钱还是企业的钱,还是第一产业的钱,第二产业的钱,第三产业的钱,说到根还是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国家,说市场经济,很明确了,市场经济可以优化配置资源,这说得很好,我觉得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决定了我们可以用市场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全民的方法消灭贫困,不单单是优化配置资源,不单单是生产要素的组合,也可以使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意义也在这儿。

  李小萌:胡部长,今天我们的节目是从内蒙古的沙漠治理说起的,节目结束的时候我们还回到这个话题上,到现在为止有多少企业参与到内蒙古的沙漠治理当中去,外来的企业有兴趣的还有多少空间可以继续加入?

  胡德平:我就知道,除了在恩格贝之外,还有在哲里木盟,还有两口子,还得了重症肌无力,还在那儿治沙。外国人也有,我们的民营企业在那儿做的有规模的有二三十家。

  李小萌:你们三位有了解吧,还有多少空间可以供新来的?

  方小文:空间太大了。

  赵永亮:但是这个东西我刚才说的,科学的发展观我认为在治沙上一定要科学地去治。

  李小萌: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实力或者说特点的企业可以加入进来?

  赵永亮:每个企业都可以进来。

  王文彪:根据自己的实力,根据自己产业的构筑去对待这件事情。

  李小萌:节目结束的时候,我们请台上四位每人说一句话,针对的对象有三类,你们选择,可以对政府说,对其他的企业家说,或者对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说。我们从方总开始,然后胡部长收尾好不好?

  方小文:我对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有一个希望,用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的环境贡献力量。

  赵永亮:先富帮后富,和谐共致富,为保护我们京城强大的绿色屏障做一点贡献。

  王文彪:我们会继续努力,把库布其沙漠打造成具有示范意义的一个绿洲,让更多的老百姓富起来,让这座沙漠更好地绿起来。

  李小萌:胡部长,听您的了。

  胡德平:我胆大妄为一点吧,我是对三部分人都说句话,我就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的核心价值观念就包含着义利兼顾这种古老又现代化的一种思想。

  李小萌:那我们谢谢台上四位嘉宾,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