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新闻网 http://english.nmgnews.com.cn/information/article/20070814/105197_1.html
题记:8月11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农业部和全国工商联走进东达新农村暨文化三下乡服务活动新闻发布会”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东达假日酒店召开。据了解,近几年,达拉特旗新农村建设在东达蒙古王集团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引起了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等中央部门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扶持该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央电视台、国家农业部和全国工商联等三部门联合走进达拉特旗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8月18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将在达拉特广场举办“爱在东达、走进东达新农村”大型公益演出;当日,中国新闻出版署和全国工商联将向达拉特旗新农村赠送科技、文化、卫生书籍和光盘。中央三部门联合走进乡村、开展三下乡慰问活动,这在内蒙古尚属首例,这预示了达拉特旗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实实在在地搞出了成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成绩是由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在达拉特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当属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永亮。
自主创业 帮助家乡百姓脱贫致富
1957年12月,赵永亮出生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盐店村。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赵永亮就到家乡的供销社干上了赶猪送羊的差事。因为在工作中比别人付出了更多辛苦,比别人更精通业务,不久后他就被调到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前身企业从事原料采购工作,并很快升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原料部长。1988年,赵永亮的奶奶去世,当时正赶上过春节,因为过春节找不到鼓乐班子搞丧葬仪式,赵永亮就搞了一套音响,想给奶奶放放哀乐送送行,表达哀思。可是村里没有电,最后没别的办法,赵永亮只好用汽车蓄电池带动音响给奶奶放了一夜哀乐。面对家乡的贫困落后状况,当晚赵永亮就跪在奶奶的灵堂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赵永亮你如果能给村里安上电,你就是英雄,如果安不了,你就是狗熊!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赵永亮毅然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的位置上辞官下海。赵永亮下海经商挣到第一笔钱3万元后,马上就履行诺言给村里安上了电。从此,赵永亮就把通过辛勤劳动帮助老百姓共同富裕起来看成了自己的神圣责任。
下海后,凭着“以德致富、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及“拼搏创新、科学管理”的踏实行动,赵永亮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到1996年时,赵永亮创建了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赵永亮富裕后,每到年关他总要回家乡慰问乡亲们,送上一些钱和食物。对于典型的广种薄收的贫困家乡,赵永亮有一段非常形象的顺口溜:“春天满满种了一坡,秋天收割了一车,最后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剩的不多”。因为缺水,赵永亮家乡的许多老太太一个月只洗两次脸。如何帮助家乡的老百姓迅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赵永亮长期思考的问题。
自掏腰包建生态扶贫移民村
鄂尔多斯市政协主席王德宝曾说,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赵永亮能拿出上亿元资金搞沙产业、建设生态扶贫移民村,这不容易、不简单!
2004年的一天,赵永亮在从家乡去呼和浩特的路上,看到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北部有一大片比较平坦的土地,方圆十几里无村庄。因为风多风大无水,这里被称为“风干圪梁”。村民说这里的土质不错,就是没水,只要有水,就可以居住生活。此后,赵永亮咨询了当地水利部门及有关水利专家,决定实施截伏流工程,把十几里外的哈什拉川水提水上梁,然后在这里建设生态扶贫移民村。这样,就可以把家乡的百姓整村迁移到生存条件较好的扶贫移民新村了。
赵永亮将自己的想法向当地政府汇报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全力的支持,从此,赵永亮就自掏腰包开始建设“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
到目前为止,赵永亮已在移民村投资1.2亿元,建设了28户每家投资30万元的高标准獭兔育种、蔬菜育苗基地,54家每户投资15.8万元的小型獭兔养殖户,修建公路33公里,建设道路两旁商业楼11栋。目前已有100户贫困农牧民入住移民村从事獭兔养殖。
赵永亮说,建设新农村,就不能让老百姓蹲茅坑,不卫生。所以在移民村,赵永亮还建设了利用人粪和兔粪制造沼气点灯做饭,利用沼杂喂养蚯蚓生产肥料的循环利用设施。这种把人粪和兔粪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彻底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而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南韩曾经使用了长达15年的时间。
2006年11月9日,冯候为、刘五女夫妻俩从破旧的土房带上不多的家当,高高兴兴地搬进了移民村,在这里,他们没花一分钱就分到了一间70平方米的砖瓦住房和一间150平方米的獭兔养殖房,两房合计造价为15.8万元。这次搬迁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过去他们住的旧土房四面漏风、破旧不堪,现在他们住的新砖房结结实实、窗明几净,过去他们生火做饭烧的是烟熏火燎的柴草,现在他们用的是干净卫生的沼气,过去他们如厕用的是室外旱厕所,现在屋子里就有卫生间……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搬进移民村后,通过养殖獭兔,他们预计一年获纯利4万元左右。他们兴奋地对记者说,赵永亮是一个帮助他们告别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慈善企业家,他们永远感谢赵永亮,他们一定会勤奋劳动,养好獭兔,不辜负赵永亮的无私帮助和殷切希望……
赵永亮说,“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所做的扶贫工作不是给贫困农牧民简单地输血,而是帮助贫困农牧民获得造血能力,实现劳动致富。同时与东达蒙古王集团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产业链,这样,就可以实现农牧民富裕了,企业也发展了。这可以解决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如果只是不断投入,没有回报,就会缺乏长远生命力的问题。移民村全部完工后,可以把散居在6000平方公里的农牧民全部转移到8平方公里的移民村,一方面使他们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使生态遭到破坏的地方成为无人区,使这里的生态得到自然恢复。这样,既实现了百姓富裕,人与人和谐,又实现了恢复生态,人与自然和谐。
因为赵永亮建设的“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可以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恢复生态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许多关心新农村和生态问题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许多参观考察者都认为,赵永亮建设的移民村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扶贫和生态问题,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所以东达生态扶贫移民村被许多专家誉为了“中国西部第一村”。
记者采访中
记者:赵总,这些年您做了不少好事,受到了百姓与政府的一致赞誉。您在做这些事时,出发点在哪?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赵总:责任。责任就是一个企业家最应该做的事。包括社会责任、企业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家庭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企业,责任实际上就是我们这几年所做的公益,一直坚持到现在。、
记者:公益事业是一项慈善事业,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没有任何的利益创收。您在做这项事业时,您的家人反对过吗?做过以后,对您的家人有什么影响吗?
赵总:没有,从来没有反对过,他们很支持我的这种做法。我的儿子非常懂事,因为我每年都带他们到贫困学校慰问,其中有一个小故事,我的两个儿子,老大比老二大一岁,从小大家都认为是双胞胎,现在老大比老二稍高那么一点,但是大致轮廓差不多。老大9岁、老二8岁的时候,其中有一次慰问我们的老家,每次我带10到12份的东西,东西也不是很多,就是几百块钱,那个时候正好去的时候是我初中同学的村。由于我们那个地方穷,找媳妇,不是太能持家的孩子,但是能生孩子。大队书记说“你带的东西多不多,你那个同学穷的不行”。我就带着我的两个儿子,我那个同学正在干活。我去了给他拿了肉、钱。他正好在早上吃完饭的米糠浆那个土炕,味道特别难闻。我那个同学的爱人给两个小女孩扎头发。我的两个儿子一进门,我都呛着要吐,我的两个儿子用手巾捂着嘴,我那个同学正好看到了,对着我痛哭,一哭,我那两个儿子就吓的突然放下手,再也不捂了。回到车上,我两个儿子就说“爸爸你太伟大了,长大了我们也像你一样。”
记者:起初您是搞羊绒的,怎么后来又搞起了沙产业,以至后来的獭兔养殖?
赵总:达拉特旗属内蒙古的生态恶化区,过去这里的老百姓靠国家的退耕还林款生活。这次,我们在过去的基础上,真正见证了生态扩建移民,产业拉动发展。
过去北京地区有个“杀掉山羊保护北京”的口号,我是一个“保羊派”。因为我们内蒙古很多行业主要是靠羊绒这块。但是如果山羊全部赶尽杀绝,怎么办?老百姓有些地方就是靠山羊生存,怎么办?我们圈养。我们现在加工工业上也要从过去传统的加工工艺,几百块钱,四五百块钱,用的原料是280多克,现在我们可能用100多克做精华,在创新上下工夫。把原料的用量尽量减少,把品质提上去。
我这次真正要把生态恶化区的特色做好,我们养“獭兔”,皮和肉都非常好。就在我们生态恶化区饲养是最好的,我就用这个地理位置,为什么我要打造中国“獭兔”的航空母舰?因为,我獭兔把品种的培育和繁殖、物种、饲料都是自动的,加工全部是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