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

发布时间:2007-10-20

字体:

返回

——发表自西部时报   时间: 2007-7-27 
——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文/赵永亮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采纳了内蒙古政协委员会的提案和建议,把“大力发展林沙草业”纳入“十一五”规划。这个提案来源于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以下简称东达集团)生态移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实践。
生态移民  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村
      2005年初,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脱贫致富的问题,根据达拉特旗梁外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比较困难的现实情况,东达集团在沙柳产业化开发扶贫取得大范围成功的基础上,确定了“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村”的总体构想,将达拉特旗梁外山区的部分村社农民迁居到风干圪梁,打造了6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用于恢复生态。 
  风干圪梁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南部,因地高、风多、风大、无水而得名。但风干圪梁是梁外山区与沿滩平原的接合部,哈什拉川与母花沟两条季节性河流从其东西两侧流过,具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德敖复线两条公路从中穿过,交通便利;周围还有东达集团开辟的几十万亩生态恢复地,非常适合生态移民和开发扶贫。新村规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可容纳4万人生存发展,将被打造成“中国西部第一村”。
五大园区  为新村谋发展
      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新村建设采用大型集镇规划的总体布局,以五大园区为支撑点形成产业链,让移民在产业链上谋生存、求发展,真正得到实惠,逐步富起来。
      现代大物流、大运输、大服务园区。在这一园区内,东达集团与鄂尔多斯蒙凯汽车销售公司合作投资,主要经营项目包括汽车修理、配件、加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特色餐饮、住宿、洗浴等。 
      特种养殖、高科技高效能种植园区。该园区以獭兔养殖为龙头,进行皮肉加工出口、粪便制作花卉肥料和生产沼气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小兔子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的目标,打造中国獭兔养殖的“航空母舰”。
      加工工业园区。东达集团与内蒙古亿业生物开发公司投资合作高科技苦生碱生产项目,与内蒙古张氏制衣公司投资合作服装加工项目,同时自办羊绒加工厂、沙柳切片厂、饲草料加工厂、獭兔皮肉加工厂和造纸厂。 
      公共设施园区。这一园区主要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医院、信息通信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并完善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区。新村与著名导演王新民合作,打造中国西部沙区生态影视城,与恩格贝、响沙湾、王爱召连成一体,建设91公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景旅游线。
新村新貌  建设和谐新农村
      产业立村。新村以五大园区为依托,围绕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主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政策化补贴,让移民得到前所未有的实惠。
      服务兴村。新村不仅重视生产流通领域的建设,而且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广场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移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尽可能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文明水平。
      流通活村。新村将充分发挥其地理、交通、资源优势,把移民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及时运进来,把他们生产加工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去,畅通销售渠道,让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大物流、大运输、大服务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转化增值的经济格局。 
      科技强村。东达集团已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的合同,并与市区大中专院校合作办好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使广大移民运用科学方法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从而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目的,使科技因素在人均收入比重中达到60%以上。
      招商富村。新村建设开展以来,已引进企业10家、项目10个、资金将近2亿元。今后新村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前来投资。
  东达集团立志打造“中国沙产业的硅谷”,打造中国獭兔养殖的“航空母舰”,打造中国西部沙区文化影视城,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村”,以“四个打造”的优异成绩庆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