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23日一24日,内蒙古大学新闻文学学院党委书记乔旺,内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主任高明霞与内大第九期文学创作暨现实题材高研班20名青年作家来东达集团与风水梁就库布其治沙与扶贫模式进行创作采风。研修班学员、东达集团宣传部负责人郭玉鬲全程陪同并介绍相关情况。
内大第九期高研班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与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由内蒙古作协、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经严格评审后鳞选了内蒙古作协中各盟市20名优秀青年作家进行为期一年的高级研修,期间曾到有"作家黄埔”之誉的鲁迅文学院学习一个月,是历届文研班中规格最高的一届。该班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公布的建国七十周年、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等重大现实题材为主要创作方向,旨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英雄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同时为内蒙古文学方阵培养梯队作家。据悉,该班学员大多都是各大报刊媒体的记者、编辑以及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作家。
在东达创业园创客咖啡,采风团观看了《沙产业不以绿色画句号》、《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在库布其的成功实践》两部专题片,初步系统性了解了东达集团的基本情况。在随后的座谈发言中,乔旺书记首先感谢了企业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接待,使这次采风活动很充实,并表示:东达集团和内蒙古大学有多年的合作,曾对内大南校区的建设给予了鼎力支持。他对东达集团开创的伟大事业和一心富民的大爱情怀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予了高度赞赏,对集团董事长赵永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表达了由衷敬意;同时鼓励作家们认真对待这次采访机会 ,发现和挖掘亮点,创作出高水平的文学作品。高明霞在发言中表示:钱学森提出了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之路沙草产业。赵永亮董事长以超人的智慧和魄力带领团队用近30年的艰苦奋斗,把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一条绿色经济产业链,在种草种树、养鹅养兔的同时,使这块土地上极度贫困的人享受到了富裕起来的快乐,为中国能有这样的企业家而感到骄傲和感动。
在王爱召文化旅游区,作家们饶有兴趣地听郭玉鬲介绍了王爱召的投资规模、历史渊源、文化承载与发展规划、故事传说,看着历史与现真共存的王爱召,作家们深切感受到了这里往昔的恢弘鼎盛,也为在战争中损毁的文化瑰宝叹惜不已。随后大家又参观了企业帮扶村集体的粮食加工厂和农家乐项目。在福源泉生态种植基地,郭玉鬲详细介绍了苗木种类、种植规模、沙漠改良、生态效益、沙柳特性、辐射带动等情况。
治沙又治穷,生绿又生财。在风水梁园区,采风团依次参观了集团的各项产业,对东达集团在库布其治沙过程中的实践成果有了更加真切深入的直观感受。郭玉鬲介绍了东达集团自2 0 0 5年起,投入6 0亿元在库布其东端腹地的风干圪梁补天荒、织锦秀、兴产业、富百姓,通过实施生态+种植+养殖+有机+旅游+扶贫的"6+"战略,打造出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合纵联立体式的农业产业化4 . 0版。以沙柳刨花板、獭兔养殖、鲜食玉米、肉鹅为主导的"四驾马车",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下,使来自全国12省区的养殖户和周边十多个村的种植户实现了增收致富,使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一座产业林立、富民安居的风水宝地。企业通过与村集体、合作社、农牧民合作,以订单模式进行企民利益联结,实现了经济效益叠加和产业拉动扶贫的目标,走出一条扶贫富民的金光大道。
采风中,作家们感慨万分、深感震惊震撼,纷纷将所见所闻用笔用镜头记录下来,对东达集团投身沙漠治理与沙产业、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领农牧民脱贫致富表示出极大的赞赏和敬意。
采风结束后,高明霞表示:"东达之行十分震撼,东达人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文学人应深入思考如何锦上添花”。作家苏晗感慨说:"实地采风见识了东达集团领头人赵永亮先生在沙漠中创造的伟大奇迹。企业科学利用、变害为利、点沙成金、绿色圆梦,把林业草业沙业结合起来,在钱学森理论指导下,不断拓展生存空间,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局面。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后又以大爱回报社会、帮贫济困、感恩奉献。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娃,却有如此大手笔、大智慧、大情怀,令人震撼和敬佩"。
作家们纷纷表示,此次采风进一步加深了对库布其治沙模式和典型的认识,对东达集团的企业文化与富民产业有了全新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土壤、增添了养料,不虚此行。
(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