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拓开希望路

发布时间:2018-06-15

字体:

返回
荒漠拓开希望路
    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
近日,记者走进了内蒙古沙漠和半沙化草原,亲身感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帮扶农牧民脱贫的干劲。
■■健康扶贫
    清早从呼和浩特驱车启程,赶往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当车子驶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便进入了多风沙、干旱、高温的荒漠化草原地带。晴空万里的天气瞬间变脸。车子颤抖着在风沙里穿行,若隐若现,风夹着沙子带着响声拍打在车窗上。对于忽思慧蒙医医院的医生们来说早已经记不清曾有多少次在这样的环境下行驶在通往苏尼特牧区的道路上了。
    “我61岁了,第一次参加体检。”苏尼特左旗牧民齐淑凤见到记者时笑着说。牧区牧民不愿意参加旗、盟里的体检,一是怕费钱,二是家里养的都是活物,主人出去了,牛羊怎么办?现在好了,大夫送服务到家门口。自从知道了针对牧区的免费服务,42岁的妇代会主任乌云其木格就连续组织了十几次集体体检。她告诉记者,牧民妇科病和氟骨症特别多。自从第一次组织牧民体检后,就不断有牧民来到她家,希望带他们体检。牧民们正在逐渐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此前,已经有两个女儿、32岁的苏尼特左旗巴彦淖尔镇吉布胡朗图嘎查牧民格希格陶格陶和妻子就是在忽思慧蒙医医院的免费体检中发现了病情。自己检查出白血病,妻子则被查出妇科病。二人四处奔波举债治病,医疗费已花了4万多元。
    内蒙古区政协委员布和苏道看在眼里,多次在自治区两会上就开展蒙医药健康扶贫等提出建议和提案。同时,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民营蒙医医院的创始人,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传统蒙医药简、便、廉的优势,走进牧区,走进牧民家里,送医上门。
2017年以来,医院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内蒙古牧区资源合作商会等相关单位,启动了“健康扶贫服务牧区”工程,已为苏尼特右旗等4个旗县的11126名贫困农牧民提供免费体检,开展健康筛查工作。医院先后抽调蒙医药专家225人次深入基层牧户,发挥蒙汉双语和蒙医药优势,就氟骨症、“三高”、妇科疾病等多发病进行针对性健康解答和指导,开展入户诊疗、体检报告解读等服务,为贫困农牧民送去健康。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6万余人享受了农牧民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等服务。
■■产业扶贫
    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3大风沙源之一。2005年前,“风干圪梁”是库布其沙漠边缘一个没水没电、风大沙多、荒无人烟的沙漠区,周边的村庄和农牧民因缺水和生存环境恶劣而生活极其贫困。
现在的名字叫“风水梁园区”。
    站在风水梁园区观景台眺望,一半住人、一半养兔的4000栋农舍整齐划一,一个全新的产业小镇在蓝天白云下很是壮观。
    “搬到风水梁是我做出的最正确决定。8年时间,我家便从负债累累到有了一些积蓄。”王爱召镇德胜泰村张大圪堵社农民樊存对记者说。回想起曾经的生活,他说“那真是艰苦难熬”。樊存家有承包地三四十亩,再加上转包过来的地,共有上百亩。都是一些河头地,年头好了能收入三四万元,赶上黄河水泛滥,一家人只能在水里捞庄稼了。他媳妇刘巧凤也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时双手拄拐,全家只靠樊存一人支撑。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听说风水梁养獭兔能挣钱,便来到这里。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养殖,他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并有些积蓄。
    “我那20多亩耕地,说是耕地,其实都是靠天吃饭的沙地,种啥啥不长。”“2010年从盐店村搬过来的徐锁小告诉记者,一场车祸让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许多外债。在别人指引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搬到了风水梁养了将近2000只獭兔。养兔之余,再给企业打一点零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就收入了10万元。去年9月,56岁的老徐考了驾照,他和妻子合计着,今年再买个客货两用车,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在风水梁,像樊存、徐锁小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如今,他们都通过养殖獭兔实现了增收致富。
    这个产业就是东达蒙古王集团帮扶的。
    赵永亮,一位同样成长于库布其沙漠东部召沟村的企业家,创办了东达蒙古王集团,连任多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常委。和同是自治区政协委员的儿子赵智强近些年实施产业拉动,带动农牧民扎根沙漠,改变生存面貌。他提出“生态建设不以绿色画句号”的理念,投资60亿元用于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产业扶贫事业。为了让家乡变面貌、让穷人住新房、让荒漠变良田,多年来,他一直将“沙产业”作为核心战略,致力于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现代新型农牧+文化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新模式。目前治理沙漠100万亩,种植沙柳300多万亩,带动了12万农牧民增收致富。更多的农牧民在养殖獭兔和种植沙柳上脱了贫,同时也寻到了他们的淘金源。
    昔日的“风干圪梁”也变成了今天的“风水梁园”。
(本报记者 田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