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就是咱的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6-04-05

字体:

返回
沙柳就是咱的绿色银行
    走进吉格斯太镇乌兰壕村东达蒙古王集团刨花板厂设立的沙柳收购点,村民们正在排着队卖沙柳,虽然大家满脸倦容,但当他们领到卖柳子的现钱时就会喜笑颜开,倦容也随即消失。“今天收入100多元,虽说这卖沙柳很辛苦,但是能挣钱,在我们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这算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了。”村民赵存喜笑着说道。
    乌兰壕村是典型的梁外地区,又处于库布齐沙漠的腹中心地带,一到春天风沙刮得睁不开眼,再加上没有水源,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贫瘠的生活还要经常饱受春天风沙的侵袭,所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们便开始绿化沙漠,与风沙作斗争。“在沙漠里灌木沙柳是最适宜的树种,村民们一到春天就背着干粮进了沙,风沙大的时候就着沙子吃午饭,吃过后再继续栽,这样一栽便是一整天。”村民王来生回忆起以前栽树的日子还是忍不住叹气。
    就这样,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着几百亩上千亩的沙柳。“那时仅我们一家就进沙种了1000多亩沙柳,现在沙柳可是成了宝了。”王来生仔细地算了一下他家一年中沙柳的收入:春天卖栽子每吨400元钱,仅这项收入就有1万多元,夏天能卖白条,大约能收入5000多元,秋天还能卖一些红条,冬天就开始卖大沙柳,把这些加起来早就超过3万元了。王来生一边细数着沙柳的收入,一边忍不住发出“嘿嘿”的笑声。一年四季,乌兰壕村村民都能从沙柳上获益,村支书李文玉笑称:“沙柳就是咱的绿色银行”。
    说到沙柳的收益,“去年这沙柳还救了我们的命哩!”赵存喜不禁感叹道。去年因为降雨少,赵存喜种的50多亩地全都赔了不说,再加上羊肉价格下跌,赵存喜几乎没赚到钱,一年下来,全靠着家里的沙柳生活。
    因为村里沙柳多,再加上村民肯吃苦,乌兰壕村村民收入大多都不错,现在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到了冬闲的时候也选择回村平茬沙柳,卖个好价钱。现在东达集团专门在村里设立了沙柳收购点,村民就近便能卖到现钱。而东达集团收购沙柳主要用于刨花板的制作,年产值10万立方米的刨花板项目每年就可用掉30万亩的沙柳,极大地提高了沙柳的效益,而每吨240元钱的价格也给沙柳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让沙柳成了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
(张芳)